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3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电工技术   403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2647篇
化学工业   386篇
金属工艺   109篇
机械仪表   147篇
建筑科学   2488篇
矿业工程   281篇
能源动力   38篇
轻工业   879篇
水利工程   311篇
石油天然气   172篇
武器工业   58篇
无线电   5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8篇
冶金工业   33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74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761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1232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建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每个文明进程中的烙印通过其自身表现出来。建筑由此成为转译故事因素的媒介,也就是叙事的载体。建筑的叙事性是除却功能、形式之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建筑属性之一。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建筑叙事是否可以借鉴文学叙事作品的表达手法,其转译的工具有哪些?关于文学叙事中读者介入叙事过程的探讨,为寻找建筑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关联以及建筑设计中文学叙事手法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现代装饰》2016,(3):22-23
"闲言碎语"是上海外滩美术馆2016年度的首档新展,也是新加坡艺术家张奕满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级别的个人展览。展览通过7件全新制作的艺术作品,对文本和图像之间的空间进行审查,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两者联系起来。 张奕满的创作常蕴含丰富的典故,很多我们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艺术家的手中都能与其作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能将《等待戈多》这样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憨豆先生》《跑步鸡》这样老套的电视节目,甚至八卦小报《苹果周刊》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83.
84.
国外建筑史学基础理论大致有三条研究路径。一是艺术史的路径,英国D·Watkin的The Rise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1980年)[1]一书阐述了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兴起之时,其基础理论前提来自于艺术理论,其研究方法与艺术风格史方法基本相同。由于艺术史学的发展与美学同步,因而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很早受到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思维的深刻影响,建筑史的艺术、哲学研究向度成为西方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的话语中提出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问题逻辑,英国Dana Arnold的Reading Architectural History[2](2002年)一书选辑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相关专题论文,藉此系统论述了建筑史学基础理论问题,包括史学性质、建筑性质、建筑史性质以及建筑史编史理论、建筑史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建筑史研究方法等等。在这方面,希腊建筑理论学者帕纳约蒂斯·图尼基沃蒂斯的《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3]表现得尤为明显。三是在建筑理论层面确立建筑观与历史观的关系,从而形成建筑史学基础理论,如英国Hazel Conway 与Rowan Roenisch合著的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An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4](2005年)系统思考了建筑理论与建筑史学基础理论诸多相互关联的问题。现代建筑史学家大多从建筑理论层面构建了建筑史学的基础理论,诸如布鲁诺·赛维的《建筑空间论》、吉迪恩的《空间·时间·建筑》等。在这方面,尤以舒尔茨的系列研究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85.
正到2014年4月我的工龄已满40年了,回溯起来,除去知青"上山下乡"和上大学的时间,我在企业里已经工作了35个年头。也就是说,我的大半生是在企业中度过的,从车间技术员、工厂销售员到大型央企的董事长,企业中几乎每个台阶我都走过。这35年也恰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因此,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这些年企业的市场改革进程便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做企业,做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也有人问我国企领导人算不算企业家,为什么能长年在企业里坚守;还有人问我是怎样做成两  相似文献   
86.
正2011年10月20日,第四届全国建材行业书画艺术展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每年一度的行业文化盛会,不仅有行业领导出席,还有数十位国内书画大家莅临展览现场,开幕式当天观众多达千余人。在人头攒动的展览现场,缪沾先生格外引人注意,他在观画的同时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的确,缪沾特意从云南飞过来,一是出席画展开幕式,还有就是要见神交已久的书法老师——著名书法大家杨再春先生。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石灰岩和玄武岩集料的微纳观特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了其表面纹理与黏附力,并导入SPSS软件校验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区分度,对比分析了石灰岩与玄武岩集料在微纳观特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AFM可有效测试集料的表面纹理,数据稳定性强,区分度高,但测试集料的黏附力时,数据的随机性大,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石灰岩表面纹理粗糙、黏附力峰值较高、分布比较随机,与沥青之间的黏结呈"散点式"分布,而玄武岩表面纹理光滑、具有流纹结构,黏附力峰值较低、分布比较均匀,与沥青之间的黏结呈"整体式"分布.  相似文献   
88.
文章指出,70后中国建筑师站在计算机带来的新技术变迁的时代前沿从电脑普及化到电脑计算化,首当其冲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改变的洗礼,从而对数字设计具有敏锐触觉。70后受到的教育延续布扎体系,深悉建筑本质:几何形态、空间、质感,光线和建构。"建房子"的迫切需求让70后的数字时代的建筑观具有强烈实用主义的特征,这样的特征给在中国建筑实践和教育中崛起的70后带来了产生新建筑形态语言和思潮可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以巴渝传统观演空间为例,从现代视角解析传统空间营造手法,探索传统观演空间模式语言。从观演空间的平面布局、功能组合、营建技术及光线和声音的处理等方面,结合现代剧场建筑的基础理论,分析传统观演空间在现代建筑活动中的优势,初步探索观演空间回归传统的可行性,以期传承传统观演空间的营造精髓和把握观演关系的意境。  相似文献   
90.
林瑛 《园林》2013,(6):72-77
风水又称堪舆、形法、理法、青囊、青乌、相宅、卜宅、图宅、阴阳等,均典出有因,最主要的别称"堪舆",典出《淮南子》(目前所知),"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考古发掘,仰韶建筑遗址一般都出土在地理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